以红色文化为老区“塑形铸魂”

  在盂县北部山区的滹沱河南岸,距县城70余公里的石家塔村,是一个坡多梁广、沟深林密、水源充足、红色资源丰富的村庄。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这里被人们称为“盂县的小瑞金”。

  时光流转,如今的石家塔村,村巷内随处可见写有红色主题标语的标牌。“红色”依然是最鲜明的元素:昔日盂县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及主要机关团体驻扎办公的古朴院落,如今大部分已修缮完成,许多专家、学者和团体、单位的职工走进这里,瞻仰一件件红色文物、聆听一个个英雄故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走进盂县青救会旧址陈列室,“红色气息”扑面而来。伴随着讲解员的介绍,青年党员赵慧琴仿佛置身于那段难忘的岁月,了解到发生在石家塔村的红色历史,感受到抗战时期青年的勇气。

  “1938年3月上旬,盂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在上社镇成立后,在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发展了大批会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协助部队开展打游击、割电线、破坏敌人交通线等活动。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配合地方武装、主力部队对敌作战,抬担架、送伤员、运弹药、收军鞋、送情报……出色完成了多项战勤任务。”赵慧琴说,“石家塔村的每一段光辉历史,都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都是涵养党员干部精神力量的营养剂。只有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把理想信念的火种和红色基因‘种’下去、‘传’开来,伟大事业才能获得不竭的精神支撑。”

  去年以来,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红色领航战略,梁家寨乡人民政府对位于石家塔村的县委(报社)驻石家塔旧址、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第一次县议会召开旧址、县工会农会(江冰故居)、县青救会驻地旧址、县司法科旧址、古戏台、县供销社旧址、县供给部、民革学校旧址等13处红色旧址进行了陆续恢复和修缮,立足文旅特色努力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好、把红色品牌宣传阐释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发扬好。按照前期规划,盂县县委、县政府及党政机关旧址驻石家塔村项目将于2023年年底修缮完毕并陈列布展,将作为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勇担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战斗痕迹亦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变得模糊,但先辈们严守纪律规矩的优良传统像红色火种一样播撒在这片土地上。如今,石家塔村扎实推进“清廉乡村示范村”建设,秉持“红色领航、清廉铸魂”的理念,配合县纪委打造完成了“清廉一条街”和“清廉小院”。通过各类宣传展板,褒扬先进人物,讲述清廉故事,宣传党纪国法,建立廉政教育基地,吸引了大量干部群众到石家塔村参观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廉洁勤政、争创一流的意识。石家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保青说:“下一步,石家塔村将继续依托红色文化和廉洁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红’育‘廉’,以‘廉’促‘红’,讲好红色故事,弘扬廉洁文化,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在全村营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清风正气,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

  如今,漫步在村里的清廉街道,青年党员张宁感觉身心格外轻松。印象中不好走的路、河道旁堆砌的垃圾,如今早已不见踪影。改造后的清廉一条街,沿途既有格言警句,又有家风家训,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为更好地打造石家塔村的红色文化产业,村“两委”结合村情实际,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了农业农耕文化园、特色农业产业区和特色农产品展示厅等项目,为开展红色故地游、休闲度假游、农耕文化游提供了条件。崔保青介绍,为了经营好这些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石家塔村集体注册了商标,以村合作社的形式统一包装产品、统一运输销售、统一经营管理,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开辟了新途径。

  代代相传的红色记忆激励着老区人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当前,在创新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进路上,一大批特色产业在石家塔村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这片红色热土正描绘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民生殷实的壮美画卷。(张景梅)

(来源:阳泉市人民政府网站)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