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敬业精神照亮学校

有一种精神叫敬业精神,具体表现为:人在工作时忘我投入,并将工作与自己的生命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敬业精神”并非一种高不可攀的献身精神,敬业精神是一种世俗的精神。具备敬业精神的人,往往只是认真,对工作认真,对自己也认真。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们将工作尽可 能做到完美,这样他们心里才好受,才“心安理得”。我们说某些人缺乏职业精神,主要是说这些人的工作哲学是“混”。他们的心灵是灰暗的,不仅自己混,还见不得别人努力。
敬业精神为什么很重要?那是因为工作并不让人快乐。不仅教师工作不能使人快乐,实际上没有什么工作能使人真正快乐的。在你能想到的每一项工作中,都存在着使人不快乐的因素。所以,你想把工作做好,敬业精神不可少。
管理学大师弗雷德蒙德·马利克(Fredmund Malik)认为,“快乐工作”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关于“快乐工作”的假设,本身就存在一个错误。你想,如果我们对目前的工作感到很快乐、很满意的话,怎么有动力去提升绩效,推动变革呢?说到底,变革的动力不来自快乐和满足,而来自对现状的不满。所以,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快乐工作”和“持续改善”本质上是不兼容的。
马利克还举例子说,很多指挥家并不喜欢总是出差、住酒店、排练,虽然这是他们的工作,但如果很多次排练同一首乐曲,他们就会对这首曲子失去兴趣。再比如,一名飞行员,整天飞来飞去,听着也很酷吧?实际上,飞行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执行十分常规的飞行任务,谈不上有多大挑战,工作过程相当乏味和无聊。
回到教师工作,在没有当教师的时候,想想,当教师挺不错——孩子们簇拥着你,聆听你的教诲。上岗后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浪漫,他们捣蛋,搞破坏,不爱学习,考试成绩差,常常把你弄到心力交瘁。你能干好工作的关键词是“忍受”,而不是什么快乐。
顺便说一句,领导者没有必要去刻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因为这个东西既不好衡量,又难以持续。如果一个组织的运转必须建立在员工的个人热情之上,这是很危险的。比热情更重要的是稳定的产出、持之以恒、尽职尽责。不仅常规工作如此,主要依靠创造力的工作也同样如此。
虽然工作过程并不一定能带来多大的乐趣,但是具备敬业精神的教师,会因为敬业而赢得同事、领导、家长和学生的尊重,而且更有可能比他人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敬业带来的良好结果会给你带来正反馈。
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会将职业当成“志业”。“志业”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拗口,用英文表述叫“calling”——召唤,上天的召唤。所以有人把它译成“天职”。就是说,你活在这个世上,做各种各样的事,说各种各样的话,不是出于功利的考虑,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明朝大儒王阳明就是这种有强烈使命感的人。他在读私塾的时候,有一天突然问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说读书的目的就是像你父亲那样中状元,然后做官。对老师的这个回答,王阳明很不屑,他对老师说,读书不是为了中状元,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做圣人,做像孔子那样的圣人。
世界上的快乐不多,如果有,那快乐也更多是敬业精神的副产品.

(来源:阳曲县人民政府网站)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