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与治理并行!朔州迎来矿山生态蝶变

树木丰茂,生态园区内南方水果与各色花卉长得正好;机器轰隆,梯田之上土豆、荞麦等小杂粮喜获丰收。9月底,“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山西篇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分别走进朔州市中煤平朔生态园与后安煤炭有限公司,探访两家老牌煤企向绿蝶变后的生态发展。

采访团探寻朔州煤企蝶变

“你能想象吗?这儿以前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矿区。”站在中煤平朔安太堡西排土场观景台上,中煤平朔集团生态产业管理中心现场管理室主管李春雨手指前方,望着眼前的万亩林地,十分感慨。

平朔矿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被切割得千沟万壑,而高强度、大规模的露天开发必然会对原始地貌造成更大破坏。从建矿起,平朔矿区就坚持边开采边复垦,开采后把矿坑填平并恢复原有植被,让采掘后的矿山在最短时间内重披绿装。为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矿区利用废弃的石头做基础,上层覆盖土壤,建立排水渠,保证了水土良好融合;同时,矿区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岩土污染程度、地形坡度、地表物质组成、覆土厚度等多种因素,铺设了最适宜矿区环境的土壤,以保证土壤肥力;针对矿区高寒、干旱、水蚀、风蚀严重的实际情况,矿区合理配置“草、灌、乔”,对植被进行重建,形成了特有的植被重建技术体系。

平朔矿区打造生态示范区

2019年,平朔集团开始着力建设苗圃,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900亩。“我们还在平整的土地上种紫花苜蓿,紫花苜蓿一方面可以熟化土地,另一方面也是优质牧草,可以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李春雨介绍,此外,平朔矿区生态园建设了300个日光温室、1.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可以实现年产蔬菜600万斤,培养蝴蝶兰等花卉20余万株。

截至2021年底,平朔矿区累计投入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资金约26亿元,完成土地复垦面积6万亩,绿化面积2万亩,露天矿排土场植被覆盖率从原地貌不足10%提高到95%。矿区现有各类植物213种,昆虫600余种,野生动物30余种,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展示区内,火龙果长势喜人

在李春雨的带领下,采访团一行走进了平朔集团花卉培育、南果北种项目景观展示区,在这里,300余种来自各地的花卉、果树俨然组成了一个“小型植物园”。“2020年,火龙果成功结果,产量还不错。”李春雨表示,目前,“南果北种”还处于试验阶段,正在为下一步产业开发积累技术经验。

如今,生态产业已经成为平朔集团五大产业之一。“我们在挖走金山银山的同时,不忘恢复绿水青山。如今,我们利用恢复治理产生的生态价值,再造金山银山。”李春雨话语中难掩骄傲。

采煤废水变为纯净水的神奇技术引起围观

而在后安煤炭有限公司,最让这群“煤炭人”振奋的则莫过于将采煤废水变为纯净水的“独家秘诀”。作为山西省唯一全部把矿井采煤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变为直饮纯净水的煤矿,在后安矿井水处理车间中,采煤废水由黑到清、由清到净、由净到纯的转变过程让不少记者惊叹不已。

矿井采煤废水回收复用是关乎煤炭工业发展重大战略布局的瓶颈之一,从2015年起,后安煤炭就致力于解决废水利用技术难题。请教专家、多方论证,经过3年连续奋战,采煤废水处理复用系统于2018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后安煤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润介绍,通过矿井采煤黑水变清水处理系统、清水变净水处理系统和由净水变纯水的处理系统处理,甚至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直饮纯净水标准,可用于井下喷雾洒水、乳化液配制等。

复垦后的土地迎来收获

研发让矿井采煤废水变为可以入口的纯净水,治理使千沟万壑的采煤沉陷区成为丰收田。治沟道、削边坡、平梯田……复垦综合治理之下,矿坑也迎来了新生机。“我们通过表土剥离、裂缝充填、表土回复、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工程对塌陷土地进行复垦。截至8月,我们总共复垦了6300多亩,年内还准备再复垦大概2000亩。”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张旗伟望着远处的一片金黄,难掩欢欣。

从黑到绿,让煤山变青山,成为了煤企发展的主旋律。一手抓效益,一手抓生态,朔州正“领跑”绿色矿区生态发展。(记者 刘妍)

(来源:黄河新闻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