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撑起“致富伞” 点“菌”成金不是梦

技术指导张才察看菌棒

  2月2日,在山西喜根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菌大棚里,一摞摞整齐摆放的香菇菌棒已经泛白。“这段时间是香菇菌棒培育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工人连春节都没有休息,每天进棚巡察、调节棚内温度、定时为菌棒通风。每个环节大家都很上心,培育菌棒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照目前的菌棒培育情况估计,合作社3月中旬就能正常出菇了。”看着眼前的景象,山西喜根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建明高兴不已。

  山西喜根田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郊区千亩坪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个专业从事食用菌菌种培育、食用菌栽培和技术推广的合作社。近年来,郑建明带领合作社社员在实践中学习、不断丰富食用菌栽培管护经验,努力蹚出一条点“菌”成金的致富路。

  “从菌棒依赖外购到自主培育,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进步。这样一来,合作社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我们不仅能依靠售菇增收,而且能依靠销售菌棒增收。”郑建明说。话音刚落,郑建明就加快脚步朝育菌大棚走去,迫不及待进棚察看菌棒培育情况。

  在合作社14个育菌大棚内,静静地“躺”着24万棒菌棒。郑建明翻动菌棒细细察看,并将长时间没有变色的菌棒抽出来。郑建明说:“这批菌棒是去年11月开始培育的,拌料用的是木屑、麸皮和石灰粉等,经过套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等工序,菌棒在现阶段就慢慢转成了白色。这些长时间没有变色的菌棒就是不合格的,我们得及时把它们挑出来。”

  棚内忙碌的不光郑建明一人,合作社技术指导张才和工人李明分工合作,一人翻动菌棒,一人手拿扎孔器在菌棒上均匀地扎上几个小孔。合作社从河北省聘请的技术指导张才有多年的食用菌培育种植经验,这几个月他一直在为这批菌棒的培育保驾护航。“菌丝生长在密封的菌袋里,需要定时扎孔增氧,促进菌丝生长。这是育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张才说。

  育菌大棚不远处,是合作社新建的12个出菇棚。不久后,香菇菌棒将被移进那里“安家”。“移进出菇棚大约1个月后,就能迎来香菇采收旺季,到那时1天能产两三吨香菇。”郑建明笑着说,“我们的管理跟上了,香菇的产量会越来越高、品质会越来越好。一部分香菇鲜货会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桃林沟果蔬交易市场的批发商供货,剩余的香菇会被直接送往新建的加工车间制成干香菇和香菇酱。香菇采收季结束,我们会把废旧的菌棒收集起来做燃料。”(郭鑫璐 梁舒祺)

(来源:阳泉市人民政府网站)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