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车间忙 打造“好味道”

工人正在加工传统小吃“松核桃”

  1月11日一大早,一辆货车等候在阳泉味美思食品加工厂的库房门前。仓库管理员和货车司机默契配合,不一会儿货车就被各类糕点塞得满满当当。“临近春节,公司生产的蛋糕、桃酥、‘油布袋’等都挺畅销的。一些礼盒装的糕点味道好、价格也实惠,卖得挺快,我们几乎每天要为销售门店补货。”仓库管理员崔建平说。

  阳泉味美思食品加工厂成立于2015年,位于郊区河底镇牵牛镇村。近年来,加工厂负责人张淑红带领全体员工坚守品质初心,在引进西点制作技艺的同时,不断回归传统、丰富产品种类,做精月饼、桃酥、“油布袋”“松核桃”等传统风味糕点、小吃,让香甜可口的糕点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好味道”。

  上午8点,十几名员工准时到岗,换上工作服进入车间。他们有的负责发面、揉面,有的负责配制馅料,还有的负责操作烤箱、蒸箱,原料车间、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处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

  在弥漫着淡淡香味的加工车间,车间负责人杨蕙芳在为刚和好的面过秤。她一边看着电子秤上的数字,一边调整着面团的重量,直至数字定格在1800克。接着,她把面团放入一个圆形的容器,将面团切成36个重量相等的小面团,交给负责下一工序的工人。杨蕙芳说:“我们的面包会填入不同的馅料,50克的面团加上25克的馅料,烘焙完成后,面包不仅有韧劲,而且甜度也刚刚好,顾客吃了不会感觉甜腻。这是我们反复试验总结出的经验。”

  另一边,几个工人正忙着制作郊区特色美食——“油布袋”。选用高筋面粉还是低筋面粉,和面时油与水的比例是多少,火候、时长如何拿捏……要想生产出口感好、卖相佳的“油布袋”,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标准。张淑红说:“‘油布袋’‘松核桃’等是郊区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承载着人们的乡愁。为了还原不少郊区人‘儿时的味道’,我们请了好几个精通郊区特色传统小吃制作的师傅进厂指导,制定了标准化操作规程。现在,这些有郊区特色的传统糕点实现了批量化、标准化生产。这类产品的定价很亲民,越是临近传统节日产品的销量越好。”

  在阳泉味美思食品加工厂,糕点“走”下生产线后要在经过臭氧及紫外线杀菌的无菌车间晾置一段时间,只为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张淑红说:“为了保证每批糕点质量过关,我们在每个车间都配有一名产品质量监督员。他们会全程监控生产过程,定时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郭鑫璐)

(来源:阳泉市人民政府网站)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