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子上村:融入地方特色让乡村更有看头

舁上拾光线路标识“苹果”路引废旧轮胎做的景观小品拾光隧道“拾光春秋”隧道“耐火路”

交通便利有逛头,特色鲜明有看头,业态升级有玩头……行走在“面子”美、“里子”实的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人们也能感受到小村干群同心打造近郊休闲“打卡地”的意气风发。

  前不久,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出炉。得知咀子上村成为阳泉市唯一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消息,村里人高兴极了。咀子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说:“前些年,我们通过规模发展农家乐、苹果采摘等,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良好,村子渐渐有了名气,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去年,我们坚持‘生态打底、文化为魂、一地一品、多元发展’总体发展思路,实施了‘旅游提质’工程,着力在融入地方特色、丰富旅游业态上下功夫,推动文农旅深度融合,力争把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兴村的主导产业。村里能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又是机遇。我们得乘势而上,以更实的举措推动文农旅融合迸发新活力。”

  融地方特色于景观设计,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是去年咀子上村推进“旅游提质”工程的一条主线。苹果形状的路引,耐火材料铺就的观光带,八音会、背阁、秧歌等非遗项目的展示牌……“拾光春秋”隧道、“耐火路”、特色民宿等处,彰显西南舁乡独特地域文化的元素很多。“在我们乡,苹果产业、耐火产业是特色。在景观打造设计之初,我们就确定了差异化发展、展示地方特色的思路。实际打造过程中,我们用废旧轮胎做成了苹果形状的路引装点进村道路,用不同类型的耐火材料、耐火砖铺设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林间观光带,投资不大但效果很好,让游客耳目一新。”王艳说。

  为了吸引更多人走进小村,观赏乡村美丽夜景,咀子上村瞄准“夜经济+乡村游”新业态发力,打造了由“拾光春秋”隧道、拾光广场、喊泉等组成的适合夜游的景观线路,激发消费潜力,打造综合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其中,“拾光春秋”隧道很有看头。一条原本斑驳陈旧的隧道与一幅幅创意墙绘结合,在五光十色的灯光烘托下,魅力十足。以蓝色为主色调的隧道顶部“飘”着朵朵白云,隧道两侧耕牛、池塘、粮囤、白雪等勾勒出乡村的四季变化。春的生机、夏的茂盛、秋的丰收、冬的宁静……咀子上村的四季美景画在了墙上,也“画”进了游客心里。隧道内还装着二十四节气射灯,节气Logo投影在地上,静静地讲述着时光的故事。咀子上村东林尖党支部副书记武智红说:“去年6月隧道建成开放以来,夜间进村游客数量创了新高,最多的时候一晚就有800余人次。夜游的景观线路,提升了村子的人气,也带动了消费,让俺村的乡村旅游产业后劲更足了。” 郭鑫璐文/图

(来源:阳泉市人民政府网站)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