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工作人员驾驶秸秆粉碎打捆机在田间作业。

  这段时间,在平定县张庄镇各村,经常能看到工作人员驾驶秸秆粉碎打捆机在田间作业。经过旋转、粉碎、捆装等工序后,秸秆成为一捆捆整齐扎实的秸秆包。田边,玉米秸秆已经被打捆装车,在阳光照耀下金灿灿的,格外耀眼。

  近年来,张庄镇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环保、农业增效相结合,多措并举处理秸秆,形成了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利用的模式。今年,张庄镇严格落实秸秆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要求,通过秸秆集中清理月活动,推动秸秆离田,让“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扩大秸秆还田面积、拓展秸秆离田利用方式,从根源上解决了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推动了全镇农业绿色、提质发展。”张庄镇党委副书记刘艾明说。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12月9日,张庄镇组织镇机关干部、各村党员、秸秆地农户等人员,在30个村开展“秸秆离田、防患未燃”主题党日活动,集中清理全镇辖区林缘周边50米范围内的秸秆。活动当天,张庄镇发动450余人参与农作物秸秆清理,组织协调15台秸秆粉碎打包机械设备,在平定县农业农村局、平定县农机中心有关专家现场指导下,清理了500余亩的秸秆,降低秸秆焚烧可能引起的火灾隐患,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

  张庄镇秸秆集中清理工作正有序开展,秸秆“变废为宝”的故事在许多村上演。对于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来说,丰富的秸秆资源转化为养殖场的发展优势,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收益,促进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在平定县裕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津津有味地吃着饲料。合作社负责人王东裕说:“肉牛吃的是秸秆饲料。合作社从田间地头运回来的秸秆就是肉牛的‘口粮’。地里打包的秸秆除了供合作社养殖的肉牛吃,我们还会将一部分出售给附近的养殖企业,增加合作社的收入。”

  秸秆集中清理月活动结束后,张庄镇将结合镇里推行的“张榜评”工作,根据各村任务数、清理面积、清理成效以及组织力度,按照好、中、差等级兑现奖补资金。“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对秸秆焚烧危害和秸秆综合利用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全镇范围营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氛围,让秸秆变成‘金秆秆’,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刘艾明说。 赵澄宇 赵慧敏文/图

(来源:阳泉市人民政府网站)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