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镇“345”工作法加强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


为确保到村工作大学生“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水泉镇党委提前谋划,高度重视到村大学生培养管理使用工作,把大学生队伍建设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345”工作法,帮助到村工作大学生迅速适应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全力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一、坚持三个注重,健全到村工作大学生教育管理。

注重创造条件留住人。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为10名到村工作大学生提供基本的食宿和办公条件,使他们安心扎根在基层工作。

注重言传身教教育人。到村工作大学生报到后,水泉镇就分村选岗工作第一时间召开了专题会议,公开公平公正的分村选岗为到村工作大学生上好了新岗位上的“第一堂课”。

注重责任落实培养人。采取三级联动模式,明确责任分工。村党支部直接抓。勤沟通、多交流,减少到村工作大学生思想负担;包村领导具体抓。采取谈心谈话等方式,保证到村工作大学生工作有方向;乡镇党委统筹抓。明确镇党委书记为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第一责任人;党委副书记为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直接责任人,加强对到村工作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考核,随时了解掌握情况,保证思想稳定。

二、完善四种制度,加强到村工作大学生组织领导。

考勤管理制度定规矩。全镇到村工作大学生实行在村签到制。周一交回上周在村签到表,并由村党组织书记签字盖章,确保到村工作大学生作用发挥。

简报信息制度促进步。为便于及时了解到村工作大学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动态,要求到村工作大学生每周报送一条工作信息,每月报送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帮助大村工作大学生共同学习提高。

导师帮带制度助成长。建立到村工作大学生帮带机制,为每名到村工作大学生组建一个“导师团队”。由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包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干部等组成帮带团队,对大学生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提升到村工作大学生在基层工作的实践本领。

培训汇报制度激活力。坚持周例会。镇党委每周组织一次工作例会,每季度听取一次工作和思想汇报。镇党委对到村工作大学生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谈心谈话,听取他们的情况汇报,总结交流经验,部署工作任务等,激发大学生工作热情。

三、建立五项机制,引导到村工作大学生建功立业。

实战锻炼机制提素能。镇党委、村支部,根据到村工作大学生各自的特长,有计划地安排其担任村级报账员、网格员、监督员、信息员、信访矛调调解员等岗位锻炼,不断提高到村工作大学生沟通协调和处置复杂、突发事件的能力。

工作纪实机制强效能。发放统一印制的工作日志本,要求到村工作大学生坚持每天做好工作日志,把每天的工作事项、推进情况、工作成效及工作体会等进行记录。镇党委每月调阅一次,提升大学生工作效能。

经验交流机制补短板。定期安排到村工作大学生到其他村学习、参观、交流“做客”。通过学习、参观和座谈会等形式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学习探讨特色做法、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不断补齐自身工作的短板不足。

动态考核机制抓落实。建立健全到村工作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纪律等动态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其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跟踪管理机制促规范。镇党委为每位到村工作大学生建立“一人一档”跟踪管理档案,采取工作纪实方式,全方位掌握其成长轨迹。

(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网站)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